时间:2024-07-31浏览次数:75
通俗地讲:我们是靠观测接收信息认识宇宙(这里的观测指视、听、触等一切接受手段,可以用各种探测设备),结果一般都是呈现在一个观测面上。比如我们看到的图像是二维的。我们接收到的信息是二维的,但是为什么我们认识的世界是三维?这种理论认为宇宙就是二维的,我们看到的三维是假象,类似于全息照片。
《果壳中的宇宙》这一书名出于莎士比亚名剧《哈姆雷特》。它的隐喻是多重的。哈姆雷特认为,即使把他关在果壳中,仍然自以为是空间之王。从广义上看,粒子,生命和基本的处境都和果壳类似,尚不清楚的是它们中有哪些自认为是无限空间之王。
是有限无边的。举个例子,地球表面是二维的球面,地球表面积有限,体积也有限,但你在地球表面永远走不到终点,因为它没有边界。宇宙也是一样,只不过多了两维罢了。
在这种氛围下,我认真拜读了霍金先生所著的《果壳中的宇宙》。这本书分为相对论简史、时间的形状、果壳中的宇宙、预言未来、护卫过去、我们的未来、膜的新奇世界七章,主要讲得时宇宙和时空,这应该是一本走在科学前沿的书。非常遗憾的是,我读了一遍半,许多地方仍然似懂非懂,以至于无法详细描述其中的内容。
宇宙是在量子起伏的“无”中,因为量子跃迁导致大爆炸膨胀来的。摘自 霍金《果壳中的宇宙》真空中的起伏会使膜世界作为泡泡从无中出现。膜形成泡泡的表面,而内部是高维空间。在膜上,也就是在泡泡的表面上的人们(例如我们)会以为宇宙正在膨胀。
传统的比喻是逐渐吹大的气球膜,大小有限,但并没有边界。设想我们是二维生物,即只能感觉两个维度,那么我们在这个气球膜上是感觉不到有边界的,但确实这个空间是有限大的。这就是有限无界。实际的空间是个被扭曲的空间,人只能感知三个维度,所以宇宙对应也是个有限无界空间。
中国古人的全息易学思想直接或潜在地影响着西方的哲学全息、光学全息的形成与发展。1948年,英籍匈牙利科学家加博尔提出并证实了全息照相理论,为光学全息科技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。1960年发明的激光技术,提供了良好的相干光源,使全息照相获得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。1971年,D.加博尔为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。
天人合一。全息论实际上与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的概念相一致。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,人体就是宇宙的缩影。
易经是研究宇宙中万事万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和秩序的科学,绝对是一套全息理论。流传了几千年的经典一定有它存在的道理,就看你如何解读。 很赞成俗士君文中的一个观点,就是《中国人的所谓五千年 历史 是一部文明退化史。》 说实话几千年前的古人,能精确计算出农历与季节气候的变化规律。
全息思想由来已久,但古人并没有人提出“宇宙全息论”这一新概念。此概念是现代物理学家提出的。《周易.系辞传》:周易的阴阳、五行、八卦、干支、九宫等文化,类如全息文化的符号。古往今来,学易者就是用这些符号的象意原理,来模拟、演绎、推究、万事万物的形象、性能、发展规律和趋势。
宇宙全息论就是一种宇宙全息对应关系,就是宇宙中每个最小的事物都可以对应最大的事物,可以说是其大无外,其小无内,宇宙全息论也是中国传统文化“天人合一”的基础。宇宙全息论认为宇宙是一个各部分之间全息关联的统一整体。在宇宙整体中,各子系与系统、系统与宇宙之间全息对应。
1、详见二级标题“原理”) 全息摄影在信号记录、形变计量、计算机存储、生物学和医学研究、军事技术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。 80年代初,法国全息摄影展在世界各地展览,人们欣赏到了神奇莫测的全息摄影。
2、本书深入探讨了信息光学的核心理论及其广泛的应用领域。分为10个章节,内容涵盖了关键主题,如二维傅里叶分析、标量衍射理论、光学成像系统的频率特性、部分相干理论等。这些章节详细阐述了光学全息照相、空间滤波、相干与非相干光学处理等实用技术,以及信息光学在计量学和光通信中的实际应用。
3、信息光学理论与应用是一本详尽的教材,全面阐述了信息光学的核心理论及其实际应用。全书分为10个章节,涵盖了丰富的内容,包括二维傅里叶分析、标量衍射理论、光学成像系统的频率特性、部分相干理论等基础概念,以及光学全息照相、空间滤波、相干与非相干光学处理等技术层面的探讨。
4、本书可以作为高等院校光信息科学与技术、光电信息工程、光学工程、光电子技术及光电控制等专业的本科教材,对于从事光通信、激光、红外、光电检测与计量的专业人员也有重要参考价值。
5、第6章以黑体辐射、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等现象为基础建立起量子的概念,并阐述光的波粒二象性; 第7章介绍激光原理、傅里叶光学等现代光学基础知识及其应用。